严嵩是明朝著名的大奸臣,有学者评价他入仕以来,“实际上只做了四件事情:一是媚主,二是整人,三是弄权,四是索贿。”严嵩当权二十年间,父子二人拼命贪污,搜刮民脂民膏。嘉靖四十四年(1565年)八月,朝廷抄了严嵩的家,共抄得黄金三万余两,白银二百万两,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的财政总收入。此外还有田地上百万亩,房屋六千多间,以及无数的珍稀古玩和名人字画。那么,这个权倾朝野的权奸是怎样倒台的呢?是谁打垮了他?他的下台真是正义战胜邪恶的结果吗?
重建永寿宫
曾经有不少忠臣义士,著名的如沈炼和杨继盛,前仆后继地与严嵩斗争,向明世宗揭露他的罪恶,结果严嵩不但毫发无损,他们反而被严嵩斗垮整死。但在嘉靖四十年(1561年),严嵩却因一言不慎而得罪皇帝,从此失去了恩宠。
嘉靖帝沉迷道教,为了学道潜修,长期住在西苑永寿宫。嘉靖四十年十一月,皇帝酒后玩弄烟火,延燃他物,把永寿宫化为一片废墟。火后,皇帝暂住玉熙宫,地方比较狭小潮湿。工部尚书雷礼提出要修复永寿宫,群臣则主张皇帝迁回大内,既节省资财,又可恢复朝仪,视朝理政。皇帝问严嵩的意见,严嵩考虑到目前三大殿工程方兴未艾,工急费繁,库藏空虚,不宜再兴永寿宫之役。若劝皇帝移驾回大内,又会触犯忌讳,因为“壬寅宫变”后,嘉靖就不再住在大内。于是严嵩提出请皇帝暂住南宫,不料皇帝大怒,因南宫曾是景帝幽禁英宗之地。
严嵩年已八旬,反应迟钝,诸事已皆依仗爱子严世蕃为其谋划处置。严世藩体肥貌丑,一只眼睛失明,但异常聪明,博古通今,一览皇帝手诏,即能洞悉皇上的心意。下属呈上处理皇上交代之事的意见,严嵩往往说:“先拿去问问东楼”,东楼是严世蕃的别号,故时人有“皇上不能一日无嵩,嵩又不能一日无其子”之说。但在嘉靖四十年五月,严世蕃的母亲去世,他必须在家守孝,不能随便进入西苑值庐代父议事。严嵩这时往往不能解读皇帝的手诏,为此他必须把皇帝的诏令带回家,交给严世蕃协助处理。严世蕃趁居忧之机,整日花天酒地,经常醉眠不醒,对父亲急送的信件亦往往未能及时处理。有时皇帝问事,太监在旁催促答复,严嵩没有办法,惟有以己意奏对,往往不合皇帝心意。这次关于永寿宫的对答,他只想到了要避讳大内,却并未想到南宫也要避讳。谁知这竟成为决定他晚年命运的一大失误。
内阁次辅徐阶颇有城府,从不得罪严嵩。此时感到严嵩已经失宠,就把握机会扳倒他。徐阶说皇上现在居住在玉熙宫,如同露宿,“臣子何忍安枕”?并且提出修复永寿宫的具体规划,以三大殿工程“余料”为材料,由工部尚书雷礼主持施工,百日之内完成。嘉靖大喜,俱从所议,并且钦命徐阶之子尚宝司丞徐璠兼工部营缮主事,督视工程。